“平安回家,我们终将战胜疫情,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自由!”
5月1日下午,送走新一批隔离人员离开后,难得腾出空闲的杨玉萍,配图发了条朋友圈,点赞量接近200。
“最近都很辛苦,给大家打打气,鼓鼓劲儿。”一口浓重的西北腔,因为戴着口罩,几乎看不到杨玉萍的面部表情,说话也简练地连主语都省略了,唯有眼神,一直坚定。
杨玉萍的任务就是确保医护人员和隔离观察人员的“零感染”。王锐 摄 位于三山区的芜湖市星河湾健康驿站,是全市范围内承载体量最大的隔离点。 来驿站之前,杨玉萍是芜湖市中医院院感科的副主任护师,2012年通过人才引进,她从大西北的甘肃武威来到安徽芜湖,这一呆就是10年。 身为院感科的一名护师,杨玉萍深谙这个名称背后的职责。用她自己的话说,“从穿防护服到吃饭喝水,从医疗废弃物转运到志愿者培训,哪哪都要管,工作琐碎、繁杂,但事无巨细,来不得丁点马虎。” 在健康驿站,杨玉萍主要负责流程的优化、志愿者的培训、隔离过程的监督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置,任务就是确保医护人员和隔离观察人员的“零感染”。 从4月1日至今,转场来到星河湾健康驿站的杨玉萍一直奋战在一线,吃住都在隔离点,期间没回过家,也没休息过一天。 自4月1日至今,杨玉萍一直奋战在星河湾健康驿站。吴焰 摄 “不敢休息,我们就是驿站的第一道防线,院感工作做好了,才能让医务人员、隔离人员、志愿者免于‘中招’,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杨玉萍坦言。 芜湖市星河湾健康驿站自启用以来,先后启动了8栋楼11个单元作为隔离区,截至5月初,分批次累计接收隔离人员近2000人,最多的一次接纳了700多人。 隔离人员越多,就意味着风险系数越大,对于杨玉萍而言,劳动强度就会越高。 在健康驿站一个多月,对于杨玉萍来说,最棘手的,莫过于人员紧缺。 4月17日,芜湖市按下“暂停键”,主城区实施静态管理,原本要进驻驿站的志愿者临时来不了了。“不亚于热锅上的蚂蚁,太难了,出行受限,那几天物资也开始告急。”杨玉萍回忆道,后来想到个折中的办法,在符合疫情要求的情况下,“点对点”把志愿者挨个接过来。 时间不等人。 连夜培训,手把手教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穿脱、一再叮嘱消毒剂配比的正确使用、再三强调医疗废弃物的规范收集…… 从驿站外围环境到“三区两通道”建设、从医疗废物转运到院感流程优化、从人员调配培训到楼栋卫生消杀,杨玉萍每天的工作常态,就是马不停蹄、奔忙不休,有时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嗓子讲不出话、脚上磨起了泡、腰上缠着护带……个中艰辛,杨玉萍比谁都清楚。“一个月把过去一年的活都干完了。”她比喻道,到了驿站,就好比战士上了战场,不会用枪不会耍剑,谈何打胜仗。 在隔离点,杨玉萍现场指导志愿者对医疗废弃物进行规范收集。 受访者本人供图 健康驿站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社区,甚至不同的岗位,但在驿站,大家带着同样的任务,也肩负着同样的使命、怀着同样的期盼。 拖着沙哑的嗓子,即便听得出十分疲惫,但也透露出了杨玉萍的欣慰,“截至目前,我们驿站没有发生一例院感事件,全部隔离人员和医护人员‘零感染’。” 从武威到芜湖,一个是西北,一个是江南,完全不同的风土气息,也磨炼出了杨玉萍的坚韧意志。 因为疫情需要,杨玉萍已经两年多没有回过老家,不仅自己在驿站,同是芜湖市中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的丈夫也坚守在防疫一线,就连读研的女儿也在社区当起了志愿者。 “一家三口一个多月没见着面,每隔三四天会通一次视频电话,报个平安。虽然想念,但只要疫情防控向好发展,就觉得没白白辛苦。”杨玉萍说。 杨玉萍的全家福。受访者本人供图 干院感这么多年,杨玉萍对于这份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院感无小事,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反复反复再反复,要的就是万无一失。” 在驿站久了,杨玉萍偶尔也会念叨一碗家乡的味道,“实在扛不过了,就泡碗方便面,就着蒜瓣,一样解馋。”临走前她诙谐地说,等疫情结束后,一定亲手给自己,也给家人做上一碗正宗牛肉拉面。 统筹/策划:吴焰 文 字:汪瑞华 游仪 李俊杰 摄 像:王锐
地址:芜湖市九华南路430号
咨询电话:0553-3838500 中药饮片快递咨询电话:0553-5960557
云顶集团yd1233检测网址 - 云顶集团yd1233手机网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