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院管理 > 医疗管理 > 医疗动态
医疗动态
完全腹腔镜胃肠癌根治术联合中医加速康复外科技术
日期:2023-11-24      浏览量:       来源: 外三科

胃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前列,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腹腔镜手术已有取代开放手术的趋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并且腹腔镜的“放大”效应,在胃肠癌淋巴结清扫方面更有优势,据研究腹腔镜胃肠癌手术生存率与传统开放手术一致。

在早期的腹腔镜胃肠癌手术中,仍需要在患者腹部作一5-8cm大小的切口辅助完成消化道重建,这将增加对机体的生理干扰,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并留下明显手术瘢痕,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完全腹腔镜手术是在腹腔内完成消化道重建,保证了完全不接触肿瘤,减少了肿瘤腹腔内种植、播散的机率,更加符合肿瘤学原则,腹部仅留3cm左右切口,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图1)。


图片1 (复制).jpg

图1: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后腹部无明显切口疤痕

 

为进一步提高外科手术质量,促进外科病人术后康复,丹麦医生Kehlet教授1997年提出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旨在通过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对围手术期进行优化处理,进一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在此基础上,我们在2020年开展了完全腹腔镜胃肠癌手术,融合祖国医学中医药手段,如针灸、艾灸、中药汤剂、耳穴压豆、穴位帖敷等,通过中医辩证论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围手术期中医快速康复外科(Chinese medicine i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CMERAS)的临床路径,形成“完全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术联合中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对患者的全程化治疗施行精细化管理,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手术应激反应及手术创伤降到最低,更有效的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造福于病人。

完全腹腔镜胃肠癌根治术联合中医加速康复外科技术贯穿于患者的完整治疗过程,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善于术后,其核心是更强化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思想。

 

病例:

患者,女,71岁,因“间断上腹痛半年余”入院。患者约半年前出现上腹部疼痛,伴反酸,自行口服药物后稍缓解,既往有贫血病史。入院查体:体型消瘦,眼睑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剑突下压痛,直肠指诊未见异常。腹部CT检查(图2):1、胃角部占位,考虑溃疡型胃CA可能性大;2、肝左叶内侧段血管瘤,肝尾状叶囊肿;3、双肾多发小囊肿,双肾多发小结石;4、盆腔少量积液。胃镜检查:胃角溃疡,病理为低分化腺癌,坏死明显。


图片2 (复制).jpg


图片3 (复制).png

图2:CT检查提示胃角部胃壁增厚,约36*13mm,病灶中心呈火山口样改变,增强后明显中度强化。

 

患者术前诊断明确,术前分期为胃癌II期,在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ROUX-EN-Y吻合;SPLT)。术中探查:腹腔内未见远处转移,肿瘤位于胃体后壁,大小约6*5cm,未突破浆膜层。手术切除全胃,清扫NO.1/2/3/4/5/6/7/8/9/11/12组淋巴结,腔内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图3)。术后病理:胃角中低分化腺癌,距离一侧切缘6cm,另一侧5cm,癌灶大小3*3.5*1.5cm,肿瘤侵犯胃壁全层达浆膜外脂肪组织内,脉管可见癌拴,神经未见受累;两侧切缘未见肿瘤残留;小弯侧找见淋巴结21枚,其中6枚见癌转移,大弯侧找见4枚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图片4 (复制).jpg


图片5 (复制).jpg


图片6 (复制).jpg


图片7 (复制).jpg

图3:a.幽门下淋巴结清扫;b.胰腺上区域淋巴结清扫;c.食管空肠FETE吻合;d.关闭共同开口

 

术后采用CM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管理,采用耳穴压豆、穴位贴敷、针灸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康复,术后第二天开始进食饮水,逐渐过渡至流质饮食,口服中药汤剂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术后第9天康复出院,近期随访患者良好。(文/郑磊 图/郑磊 审/丁树根)



地址:芜湖市九华南路430号

咨询电话:0553-3838500 中药饮片快递咨询电话:0553-5960557

皖ICP备18015081号-1

云顶集团yd1233检测网址 - 云顶集团yd1233手机网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