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呼吸道疾病迎来了高发季节,不少人都因季节的更迭出现了“咳咳咳”的症状,特别是儿童,更是成了“重灾区”,很多医院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那么咳嗽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呢?
首先,咳嗽,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疾病。最轻的病如伤风感冒,重的病如劳瘵,亦往往会出现咳嗽。咳嗽是身体对气管、支气管受到的机械刺激、炎症和化学刺激做出的反应,是对呼吸道的一种正常的、健康的保护机制。
我们从历代古籍源头追溯,早期在《素问》咳论篇中就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分别论述了五脏咳,六腑咳,脏腑互为影响的咳嗽,以及外感于寒,内伤于饮的咳嗽等,已经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对咳嗽辨证的理论基础。且大篇幅描述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临床症状,如:
心咳: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脾咳:咳则右胁下痛,痛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胃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膀胱咳:咳而遗尿;
胆咳:咳呕胆汁……
因此各脏腑导致咳嗽的症状又有所不同,这对于指导中医临床治疗咳嗽有着重要的深层含义。
五脏六腑之咳与外感内伤之咳,又是互为联系的。
外感之咳嗽包括风邪、寒邪、热邪、暑邪、湿邪、燥邪等六淫邪气皆令人咳嗽。《河间六书·咳嗽论》中明言:“寒、暑、湿、燥、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反应了外感六淫都是致咳病因。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致病的原因亦有不同,需辩证区别,如:
风邪致咳出现怕风、鼻塞、泡沫痰,多在春季;
暑邪致咳出现头晕、怕风、小便色黄,多见于夏季;
燥邪致咳出现干咳无痰,或痰粘不易咯出,多见秋季;
寒邪致咳出现怕冷、发热、稀水样痰,多发冬季。
然而外感六淫之邪并非固定于某一季节,亦可见于四季之中;又因风为百病之长,善于变化,易携带其余邪气,致病情变化多端;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地域、体质差,外感六邪之咳嗽,其重点在肺,肺为娇脏,位居至高,主宣肺肃降的生理功能。如果六淫之邪自外而入,肺则首当其冲。
内伤之咳嗽包括七情劳倦饥饱所伤,五脏气分受伤,病变及于上焦,咳嗽势必因之而见。内伤常由饮食、情志及五脏六腑自病等引起。如:
饮食不加以节制,吸烟喝酒,导致体内郁火,火热上熏灼肺脏,伤津耗气,引发咳嗽;或喜食生冷,饮食偏嗜,使脾胃运化失衡,痰浊内生,上泛于肺,痰阻塞气道,致肺气上逆而作咳。
过度的情志改变亦会致咳,我们常说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同的情志对应不同的脏腑,五脏六腑之间相生相克,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情志的失衡则会导致这种状态被打破,引起肺失肃降,如长期发怒之人肝郁化胆火,胆火上炎犯肺,也就是木火刑金,致肺失肃降而作咳;或者忧思之人,易出现气结,可导致气机阻塞,气机不利,引发胸闷、气急,从而咳嗽,诸如此类。
除了治咳治其标,还要注意调理脏腑功能治其本,才是中医治疗咳嗽的整体观念。
咳嗽治疗的总原则,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还需要注重饮食忌口,宜清淡饮食,避免盲目用药,病情加重反复及时就诊,可行中药口服,配合针灸等相关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文/吴小红 审/丁树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址:芜湖市九华南路430号
咨询电话:0553-3838500 中药饮片快递咨询电话:0553-5960557
云顶集团yd1233检测网址 - 云顶集团yd1233手机网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