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科普
长夏养生新宠:养脾祛湿茶,唤醒脾胃新活力
日期:2024-08-30      浏览量:       来源: 心血管三科

今年8月初虽然立秋,但是仍然烈日炎炎,因为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上周处暑节气(8月22日-9月7日),才是代表出暑,然而初秋时节天气仍然很热。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度过,一般要到白露节气(9月7日-9月22日)之后才真正有凉意。今天给大家介绍中医特有概念之一:长夏。


具体到日期,长夏季节从大暑(7月22日至8月7日)开始,经过立秋(8月7日至8月22日),然后是处暑(8月22日至9月7日),最后到白露(9月7日至9月22日)。这段时间内,由于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人体容易感到不适,因此需要注意养生和健康管理。


中医养生治病讲究“三因制宜”,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那长夏这个阶段应该如何养生防病呢?


长夏图片 (Copy).png


“长夏”一词,见于《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并且在此处首次提出长夏以及其与脾胃相对应的观点。中医所说的长夏,一般指农历6、7月份之间,开始于盛夏而止于秋凉,是一年中的中央时段。这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高、湿度大,湿热熏蒸,湿气最盛。

为什么长夏要注重健脾排湿?


长夏与脾胃对应之外,湿为长夏主气,这个时节,雨水较多,气温炎热,湿热并重。湿邪侵袭人体,会停留于脏腑经络,阻滞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表现为头昏脑重、四肢酸懒。而且脾喜燥恶湿,湿气涌入体内就会累及脾胃,导致其虚弱无力,表现为容易疲劳、乏力。还有,长夏天气炎热,此时阳气浮越于表,内在的脾胃就会虚寒,同时如果过多食用冰水、雪糕、生冷瓜果等,则会加重脾胃虚弱,损耗脾胃的阳气。


中医尤其强调脾胃的重要性。脾胃位于身体的中央,脾主运化,首先是运化水谷精微,脾能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将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进而化生气血,是饮食代谢的中心环节,也是后天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机能。其次是运化水液,脾气健旺,运化水液功能正常,水精四布,就无痰饮水湿的停留,如果脾气虚衰,运化水液的功能障碍,痰饮水湿内生,即所谓“脾生湿”,水湿大量产生,反过来制约脾的功能,导致脾气不运,称为”湿困脾”。


所以长夏养脾祛湿是关键!

在这里向您介绍一款经典养脾祛湿茶饮:四神饮。

茯苓、山药、芡实、莲子,各10克,煮水代茶饮。


长 (Copy).png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肾、脾经,能够淡渗利水、健脾安神;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能够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能够补脾祛湿,益精固肾;

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能够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


其中根据不同体质可稍作加减,阳虚体质表现为平素畏寒肢冷,可加用生姜;痰湿体质表现为平素浮肿、舌苔白腻,可加用  陈皮;湿热体质表现为平素口苦、舌苔黄腻,可加用金银花;阴虚体质平素容易口干舌燥,可加用麦冬;气虚体质平素容易疲劳乏力,可加用党参;平和体质平时无不适症状,可不用加减。


具体在上方基础上,肢冷明显加生姜2片,约6克;

浮肿明显加陈皮10克;

口苦明显加金银花5克;

口干明显加麦冬10克;

乏力明显加党参10克。

中医认为,思伤脾,思虑过多是会损伤脾胃功能;其次压力过大,会导致肝气不舒,情志不畅,肝木横逆克脾土,也会伤到脾的功能。所以最后祝大家笑口常开,心情舒畅,劳逸结合,身体健康,安然度夏,欣然入秋。


作者简介:

 曹翔 (Copy).png

曹翔

副主任中医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心内科专业;进修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参加安徽援沪中医医疗队。采取中西医结合诊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等心内科疾病,坚持中医辨证论治为主,擅长使用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翔 审/丁树根


 


地址:芜湖市九华南路430号

咨询电话:0553-3838500 中药饮片快递咨询电话:0553-5960557

皖ICP备18015081号-1

云顶集团yd1233检测网址 - 云顶集团yd1233手机网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视频号